- A+
減震隔震并不是說不能推廣,現階段各地都在推廣。只是推廣的力度不太一樣,各省推廣的情況也各不相同。主要原因還是造價問題,因為開發商要考慮造價,如果使用隔震和消能減震要增加造價,開發商是希望采用隔震和減震技術以后,把上部結構的造價省下來,就能達到節省造價的目的。可是現在不論是規范還是設計單位,在做隔震和消能減震技術應用的時候,不敢把上部結構的抗震措施降得太快,因為我們國家這方面的經驗相對來說比較少,不像日本已經有五六十年的經驗。
第二個方面,隔震和消能減震的產品和技術相對來說還不是太完好。
第三個方面,是管理問題,在采用了隔震和消能減震技術以后,產品的維護和將來的替換如何考慮?在使用過程當中,比如:通常說的橡膠隔震墊,它設計的使用壽命通常規定在30年左右,實際可能更長一點,但是設計時只敢用到30年,而建筑的壽命是50年,實際建筑的壽命可能會達到70年之久。由此將面臨橡膠墊到使用壽命時,要不要因為老化去更換的問題,這些都要考慮的。
不論是建設方還是將來的業主,都要考慮這個問題,隨之帶來需要增加考慮很多問題。不像普通建筑,通常在完工以后,主體結構可以50年不管,裝修方面可能有變動,但對建筑影響不大,然而主體結構要改變的話,問題就比較多,這是管理上的第一個問題。團購特價折扣電影票
第二個問題,在正常使用情況下,從現在國內的實際工程來看,管理是出了一些問題的。比如使用隔震墊以后,房屋建筑的周邊是要留出隔震溝的。隔震溝要為了防止地震時隔震墊產生位移,從而造成房屋的碰撞。但是在正常使用情況下,房屋建完后就交接給物業,物業不具備專業知識,把隔震溝全填了起來,這類案例很多。在好幾次國內的地震當中,都出現了這樣的問題。地震發生后,由于隔震溝被填失去隔震效果,這是管理上的問題。所以這一系列的問題,給這項技術的推廣帶來一定的阻力。因此要解決這個問題,應該要從產品質量方面來解決。
對于設計方法,還是解決得比較好的,比較大的問題出在管理方面,使用期間的管理和將來的替換問題。產品可能三十年以后要替換了,但是當時設計的人員已經不對接了、業主也更換了、使用的人也不一樣了,找不到人員來承擔責任,就沒有人管理,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這個問題需要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