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故事爭議
關于文中說1989年,美國洛杉磯發生大地震。一位年輕的父親沖向他7歲兒子的學校。被質疑,事實上1989年,美國洛杉磯沒有發生地震。還有網友質疑,根據記載,當年的洛杉磯地震發生于凌晨4時31分,教室里不可能有正在上課的學生。這些存在出處待考證或細節經不起推敲等問題。
《地震中的父與子》被收錄于人教版語文書五年級上冊第十七課,但它幾乎每隔兩三年就要修訂一下,唯一修訂的地方就是開頭第一句話的時間。
2002年和2003年版本的課文是這樣的——“1989年美國洛杉磯發生大地震,30萬人在不到4分鐘的時間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但事實上,1989年美國洛杉磯并沒有發生地震,發生地震的是舊金山。咩票優惠電影票www.miepiao.com共丟廢品回收網www.gongdiu.com一級建造師考試培訓www.itk3.com
2004年6月份印刷的課本,課文的開頭改成了“1994年,美國洛杉磯發生大地震,30萬人在不到4分鐘的時間里,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1994年1月17日,美國洛杉磯的確發生地震了——6.6級的地震造成62人死亡。不過地震的時間是當地時間凌晨4點31分,凌晨的學校按理學生只在宿舍,但前面卻只寫教學樓,并沒有出現類似宿舍的詞語。
2005年6月,課文又進行修訂,文章開頭變成了“有一年”。
2009年12月,課文開頭又變成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
2012年,課文又進行修訂,文章開頭又變回了“有一年”。
2016年,課文開頭又變成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
課文“假不假”的問題,還要結合時代性來看。現在的中小學生是“互聯網原住民”,發現事實真相不費吹灰之力,面對這些學生,語文教學豈能不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課文改編,鼓勵學生尋找正確答案,進而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另一方面,對這些學生進行價值觀教育,絕不可“自說自話”,而要格外重視學生的接受習慣。(新華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