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屬分類:減隔震百科
按新隔標復振型分解反應譜法計算的隔震支座角部拉應力與以前分部設計法計算的結果相差比較大,以前也是采用的罕遇地震驗算的,多層結構很少出現拉應力。角部隔震拉應力超限如何解決。
按復振型計算角部隔震支座最大拉應力和以前分部設計法相差比較大的主要原因是:
1.計算方法不同,以前用的是時程的計算結果,現在用的是反應譜的計算結果(復振型),由于反應譜無法考慮隔震支座拉壓剛度異性,如果隔震支座出現受拉,則計算可能不準確,需要按時程補充計算考慮隔震支座拉壓剛度的差異性,以時程計算結果為準。
2.新隔標驗算隔震支座最大拉應力采用的組合和以前分部設計法采用的組合不同。
角部隔震支座最大拉應力超限的解決辦法(以時程計算結果為準):
1. 超限不多情況下可以通過直接加大角部隔震支座的直徑來滿足拉應力的要求。
2. 如果超限比較多,通過增大隔震支座直徑來解決拉應力超限已不合理,隔震支座局部過大也會影響隔震效果,此時需要調整上部結構布置和隔震層隔震支座的布置來減小上部結構的扭轉效應來減小角部隔震支座的拉應力,或者在房屋角設置抗拉裝置來處理隔震支座拉應力超限的問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設置的抗拉裝置不能限制隔震支座的水平變形。
規范規定隔震支座拉應力限值1MPa,但是目前大多數隔震廠家制造的隔震支座可以達4MPa-6MPa的極限抗拉強度,按規范限值控制隔震支座最大拉應力,其富裕度相對比較大。
大家都在看:
贊
0
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