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存在的隔震減震問題及措施探討

  • A+
所屬分類:減隔震百科

在高層建筑結構的設計工作中,隔震減震的設計十分重要。在設計時,必須保證小震不會損壞建筑結構,中震可以對其進行維修,大震時建筑設施不會出現傾倒坍塌等危險事件。做好合理高效的隔震減震設計工作,讓其起到較強的防護效用,切實地保障建筑結構自身的安全穩固狀態。因此,主要分析了建筑結構的隔震減震內涵,找出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所存在的隔震減震問題,制訂相應的隔震減震措施,從根源上切實提升高層建筑結構的穩固程度,延長建筑設施的使用壽命,提高使用價值。

  關鍵詞:高層建筑; 結構設計; 減震隔震

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存在的隔震減震問題及措施探討

近年來,我國各個地區頻繁地發生地震事件,所以,其在建筑結構設計上的抗震性能要求會更加嚴苛。應在建筑設施的抗震性施工中選擇相應的隔震減震措施,更好地降低建筑設施在遭受地震時的損壞程度。在構建高層建筑設施時,應綜合性地探究建筑設施自身的抗震問題,合理地使用相應的抗震措施,使其可在較長時間中抵御地震。建筑施工單位必須注重地震防范工作的開展,采取不同種類的結構更好的抗震減災,吸取大量的地震能,把地震的損害程度調控至最低。

 1 高層建筑結構隔震減震概述

建筑設施內部的阻尼數值和地震能量消耗存在較為緊密的關系,在開展高層建筑結構的設計工作時,應利用好這一特點,適當調整建筑設施內部的阻尼大小,利用建筑設施阻尼更好地吸收地震的能量,這樣可以更好地保障主體結構的穩固性,盡可能地減輕其所遭受到地震災害。將隔震技術應用到高層建筑結構的設計工作中,已經成為我國時代發展的必然。我國在汶川地震后,隔震建筑設施的種類及數量越來越多。一般來說,隔震設計所應用到的施工材料和我國以往的設計方案所存在的差異比較顯著,和傳統抗震設計方案對比,當前的隔震設計難度會比較高。隔震措施會受到時間因素的影響,可將隔震措施應用到新型的建筑結構之中,也可在建筑設施完成后,借助阻尼來調控地震吸取的能量,更好地實現減震的目的。站在適用部位的角度上分析,減震措施的應用范圍相對來說比較廣泛,不管是上部結構,還是隔震的夾層,都可以使用減震措施。通過使用消能減震技術,安裝消能減震設施,更好地調整結構的阻尼比數值,避免建筑設施的結構產生變形等問題,利用附加裝置更好地吸取地震的能量,全面性地防護主體的結構,防止其在遭受地震災害后嚴重破損。就數值統計信息可以更好地了解到,應利用好消能減震的結構,更好地提升建筑設施的抗震性能。

 2 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隔震減震存在的問題

2.1 隔震減震支座

一般情況下,高層建筑結構的設計中,隔震減震支座深受抗震墻的影響,所以在設計隔震減震墻的過程中,需要秉持分散的設計原則,不可在高層建筑設施的周圍布置隔震減震墻,那樣會無形中增大抗震墻產生的傾覆力,同時還會影響到隔震減震支座做功狀態。需要在受力數值大的區域安裝抗震減震支座,結合相關支座設備提升整體質量,最大程度地完成各種減震措施的效果提升,保證其可以提升建筑物質量。

2.2 建筑設施的走向

地震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自然災害,主要是由于地殼運動所引發的。對此,在開展高層建筑結構設計工作時,必須注重分析地質結構,一旦發生地震,就會影響到房屋建筑設施的使用狀態,很容易產生房屋倒塌的問題。應調整好地震房屋的實際振動方向,確定好高層建筑設施的地址,結合該建筑設施的實際地質水文條件,使建筑設施的走向可以和震向保持彼此垂直,不能讓建筑設施和震向相持平。這主要是因為,如果建筑設施的走向和震向互相平行,就會增大建筑設施倒塌的風險,保持垂直關系的建筑設施倒塌的概率會較小。一旦高層建筑設施選址和震向相持平,則在發生地震時該建筑設施所產生的震動幅度就會較大,其所受到的地震波影響也較大。

2.3 高層建筑結構選擇

高層建筑設施的隔震減震設計在結構形式的選擇層面上較為復雜化,傳統的框架結構主要特性就是剪切變形的問題。高層建筑設施大部分都會選擇使用橡膠支座,對其開展隔震減震的處理,重疊橡膠支座的處理措施可為框架起到較強的隔震減震效用,同時還會增大主框架自身的避震性能。

 3 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隔震減震措施

3.1 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的隔震措施

高層建筑設施的隔震措施具有多樣化的特性,為實現最大的隔震效果,應與隔震措施相結合,開展隔震層的設計工作,根據施工的地質地貌特征等,選擇相應的隔震材料,并在相應的位置上設置好隔震措施。

3.1.1 特殊材料地基隔震措施

地基是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的基礎,主要是因為地基會直接接觸地震,同時還是地震波的直接受力區域,所以,需要做好地基的隔震處理,對基礎的部分開展特殊化的處理工作,做好墊層的鋪設工作,更好地降低地震波給建筑設施產生的不良影響。該種處理措施的使用歷史悠久,主要是借助消耗地震能量的形式,切實地保障建筑設施的安全穩固狀態。在做墊層時,通常會使用砂及粘土一類的物質。

3.1.2 基礎隔震

基礎隔震措施需要借助隔震裝置設施,將其裝置安裝到基礎和上部建筑設施中間的位置,隔震層的位置會有所差異,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地震波向上傳遞的數值,該種隔震措施較為傳統(圖1)。所以在實際的施工中,缺陷問題會比較嚴重,該種措施主要被應用到一些地層的建筑設施中,如果將其應用到高層建筑結構中,根本無法達到較好的隔震效果,同時還會延長建筑設施的自震周期時間,無形中增大了建筑設施的自身重量,影響到隔震的處理效果。所以應根據建筑設施的實際狀況選擇相應的基礎隔震措施。

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存在的隔震減震問題及措施探討

圖1 建筑基礎隔震

3.1.3 結構懸掛隔震

結構懸掛隔震處理措施是把建筑設施中大部分全部懸掛起來,一旦發生地震,懸掛起來的結構并不會遭受到地震的損害,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減輕建筑設施所遭受到的損害程度,該種隔震措施主要被應用于大型鋼結構的建筑設施當中,其給設計所提出的要求會比較嚴苛,應把主體框架及子框架結合在一起,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子結構受到地震的影響。結構懸掛隔震的工作原理就是讓建筑設施的主框架可以在地震中隨著地殼運動搖擺,借助鎖鏈進行連接,幫助其更好地傳遞地震能量,待地震傳遞到相應部位時,能量會逐漸減小。該種隔震措施的效果較好,可以較好地隔斷地震給建筑設施造成的損壞,但是該種隔震措施的使用價格較高,并不適用于一般的建筑設施。

3.2 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減震措施

高層建筑設施的減震措施和隔震措施存在明顯差異,建筑設施的減震處理措施主要是借助建筑設施之外的構件等,增大建筑設施的阻力,以此來不斷地消耗地震所產生的能量,盡可能地減小建筑設施所遭受到的損害程度。建筑設施的建筑元件種類較多,其中使用最為頻繁的是阻尼及消能器,其裝置可進一步地劃分為滯回型和粘滯型,這2種裝置的使用范圍較廣泛。

3.2.1 新建建筑設施結構減震措施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創新建筑理念不斷出現,同時相關的新型建筑也逐漸涌現,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提升,人們能了解的相關信息也不斷增加,所以當前人們對于建筑物的安全意識關注度也在逐年攀升。在當前的城市建筑物建設過程中,人們對地震的關注度不斷增加,相關的建筑物都在增加抗震性和減震性。就目前的建筑設計而言,想要提升整體抗震效果需要對各受力環節進行整體質量的提升,針對各基礎部位進行強化,通過特殊處理的相關建筑物基礎部位能得到強化,不會出現有關的質量問題,同時在建筑物的各部位安裝相應的減震裝置,可緩解地震帶來的能量沖擊,有了相關的減震效果能防止地震影響出現,添加減震措施,加強隔震層,最大程度地提升建筑物的整體質量。

3.2.2 已建成建筑物的抗震加固

對于地震的對抗而言,建筑物不僅需要在建設過程中完成相關的減震措施添加,同時隨著建筑物的使用,其質量會出現一定的問題,因此后期添加減震和抗震措施也是較為重要的方法之一,就當前的后期減震措施而言,需結合建筑物的實際情況進行整體的質量提升,并且在當前的建筑物使用過程中,需要更換相關的減震措施。隨著時間的推移減震措施的效果會出現減低,所以不斷地進行整體更換才能提升整體的使用效果,以達到抗震效果的整體提升,使其能滿足實際使用需求。

 4 減震隔震構造措施

地震發生時,無論是高層建筑還是多層建筑其整體結構都會受到破壞,其中最為嚴重的情況是水平位移,所以在整體的減震過程中需要設置相應的隔震層來抵擋地震沖擊力,有了良好的地震隔震層建設能保證整體結構不會出現質量問題,最大程度地抵擋當前的內部結構位移情況。對整體的設計而言,減震隔震結構上需設立有關的隔離縫。隔離縫整體的寬度不需要過寬,同時對于整體的結構而言,不僅需要設計豎向隔離縫,并且需要設計橫向隔離縫。有了相關的隔離縫設計能最大程度地減輕地震沖擊力帶來的破壞,同時對于高層建筑物而言,其需要設計電梯井,采用下掛的方式來進行處理,通過多種設計能減少建筑物的橫向位移情況,減震層的設計過程中需要對排水管道和電氣強弱系統都進行整體研究和提升,全面防止相關的水平位移出現。

5 維護及保養措施

對于減震隔震構造而言,需要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進行改變和維護,以目前的減震措施為例,隨著使用時間的推移,減震措施的相關效果在逐漸降低,需要進行定期更換,經過長時間使用的建筑物減震措施會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應結合各種相關方法對實際情況進行整體的探究,了解相關設備存在的質量問題,及時進行整體的更換,同時制訂定期的維修計劃,確保整體工作的狀態和穩定性,最大程度地保證建筑質量的提高。

 6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大部分地區都處于地震的多發帶,所以必須要在建筑結構設計的工作中注重隔震減震的設計,以此保障我國建筑事業的發展品質。把建筑設施的抗震問題放到重要的位置上,選擇相對應的結構設計方案,盡可能地防止其受到地震的影響,避免破壞或影響建筑設施。利用建筑結構抗震規范內容,總結各個國家的建筑抗震經驗,正確地指導建筑抗震設計工作,以此更精確地反饋出各個國家的經濟建設水平。

參考文獻

[1]陳卓。橋梁設計在市政工程的要點分析[J].工程技術研究,2017(10):200.

國為減隔震招商
kdmin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