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建筑隔震技術 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各種領域 ,包括建筑物、橋梁、高架橋、管道、海上平 臺 、電信設施、水和燃料儲罐以及電力變壓器。而且 在公共住房、學校和醫院等領域 , 人們對使用建筑隔震技術 越來越感興趣。
之前給大家分享了一些在古代的減隔震概念應用以及土耳其的隔震應用項目, 今 天給大家分享一點在美國的隔震應用項 目:
最早使用高阻尼器支座的項目之一:福希爾法律司法中心 ,也是美國的第一個隔震建筑!
最早使用隔震加固的項目之一:鹽湖城政府大廈
世界最大的隔震項目之一: 蘋果新總部CAMPUS 2
這座44.5萬平方米的環形建筑位于700個隔震設備之上。鋼制基礎隔離器將確保建筑物可以向任何方向移動4.5英尺,而不會在地震期間功能中斷。怎么樣?喬老爺這么吹毛求疵的人都選用了隔震技術,還需要猶豫嗎?
美國樓堅強:南加州大學醫院
在1994年洛杉磯地震中,總共有31所醫院的建筑受到不同程度損害而無法使用,這使得這些醫院非但不能為地震中受傷人員提供醫療服務,反而需要把醫院中的原有病人疏散到別的醫院去,從而給附近承擔震后醫療服務的醫院增添了負擔。在此次地震中采用隔震結構設計的洛杉磯南加州(USC)大學醫院絲毫未損,而幾條街區之隔的洛杉磯醫院采用的是傳統抗震結構,在地震中遭到嚴重破壞以致無法繼續使用,同時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有的醫院損失了近4億美元,很多精密設備在地震中損壞,而地震觸發的消防噴淋等又讓損失進一步擴大。
舊金山市政大廳
這座5.5萬平方英尺的四層建筑建于1912年,在1989年洛馬-普里塔地震中受損,需要進行抗震改造,改造于1997年進行。基礎隔震是這座建筑的最佳選擇,因為它可以保留歷史悠久的內部結構,同時還能顯著提高抗震能力。
舊金山亞洲美術博物館
舊金山亞洲美術博物館建于1917,是該市最重要的歷史建筑之一。它在2003年進行了隔震改造。選擇隔震技術是因為它是一種微創改造,可以保護藝術品,并使建筑的建筑特征保持完整。據該項目的結構工程師弗雷爾說,這個改造采用了基礎隔震和增加混凝土剪力墻的組合。該博物館收藏著亞洲藝術和手工藝品,其中包括一些珍貴的花瓶等文物。
舊金山911應急通信中心
這是城市集中應急指揮中心的典型項目,它集合了911呼叫中心、警察和消防調度中心、緊急通信中心和緊急醫療服務調度中心等功能。 包括基礎隔震在內的改造應使建筑物在地震期間保持完全彈性和完好無損。 隔震支座被安裝在下層柱子的頂部。
China Basin Landing
為了擴建貝里街185號30萬平方英尺的三層辦公樓, 在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額外150000平方英尺上使用了隔震技術。 China Basin Landing是美國第一座在現有建筑頂部安裝獨立基座的建筑。
注: China Basin Landing:這個小編不知道翻譯成什么比較好,英語水平有限,畢竟以后中文才是王道。
舊金山綜合醫院創傷中心
舊金山綜合醫院和創傷中心是一座老舊的、抗震薄弱的建筑。 提高醫院的抗震能力至關重要,因為這座建筑在大地震后必須保持運營。 選擇隔震技術是因為它是這種類型結構的最經濟有效的選擇。隔震技術 允許建筑物經受住結構工程師考慮的最大地震水平并保持彈性。 所使用的支座甚至可以讓建筑在地震后重新在隔震設備的回復力下復位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