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情速遞 臺灣宜蘭縣9月26日6時21分發生4.8級地震 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北京時間2021年9月26日6時21分在臺灣宜蘭縣(北緯24.47度,東經121.67度)發生4.8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09月26日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減隔震新聞 警惕來自遠方大地震的威脅 今年9月19日是墨西哥8.1級大地震發生36周年。1985年9月19日早晨7時18分,墨西哥太平洋沿岸發生8.1級大地震,震中位于阿卡普爾科以西的巴爾薩斯河口,震源深度33公里。36個小時后又發生了一... 09月22日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減隔震百科 天津是在地震帶上嗎? 天津市屬于華北平原地震帶。 華北平原地震帶的南界大致位于新鄉-蚌埠一線,北界位于燕山南側,西界位于太行山東側,東界位于下遼河-遼東灣拗陷的西緣,向南延到天津東南,經濟南東邊達宿州一帶。是對京、津、唐地... 09月17日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震情速遞 臺灣南投縣9月13日18時41分發生4.6級地震 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北京時間2021年9月13日18時41分在臺灣南投縣(北緯24.13度,東經121.09度)發生4.6級地震,震源深度35千米。 09月14日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減隔震百科 臺灣地區現行主要結構設計規范 (1)臺灣地區現行的設計規范主要有:《建筑技術規則》、《建筑物抗震設計規范及解說》、《建筑物抗風設計規范及解說》、《鋼結構設計規范》、《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鋼骨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建筑物磚... 09月13日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減隔震百科 臺灣地區結構設計審查辦法 臺灣地區的結構設計的審查辦法系由各縣市主管機關(一般為縣市政府工務局或都市發展局)根據其需求確定。以臺北市為例,訂定有《臺北市建造執照申請有關特殊結構委托審查原則》,其內容如下: (1)建筑物高度在5... 09月13日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減隔震百科 臺灣地區隔震結構的分析方法 現行臺灣地區規范提供靜力分析法、反應譜法、非線性時程分析法等三種不同方法以決定隔震結構的設計地震力。 符合下列規定的隔震建筑物,可依規范規定的計算地震力,以靜力法進行結構分析,地震力可假設單獨分別作用... 09月13日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減隔震百科 減、隔震技術在臺灣地區的發展和應用 臺灣地區減震、隔震技術的廣泛發展與應用,起始于921集集地震震災所帶給建筑界與工程界對傳統抗震結構系統進一步的反思,其中減震的理念是立足于原有抗震結構構架上加裝阻尼裝置,很快在各種建筑結構設計中被引用... 09月13日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減隔震百科 臺灣地區抗震設計原則及方法 抗震設計原則 臺灣地區現行技術標準維持三水準的設計原則,即:建筑結構在中小地震時保持彈性;設計地震時允許產生塑性變形,但延性需求不得超過允許值;大震時建筑結構的延性達到結構的最大值。 抗震設計要求 其... 09月13日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減隔震百科 臺灣地區抗震設計要求發展歷程 臺灣地區的抗震設計規定主要經歷了3個階段:1974年以前,1974~1997年,1997年以后。目前抗震設計規范每隔若干年均會做修改。 第一個階段的抗震規范是以經驗法則來定設計地震力;第二個階段的抗震... 09月13日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