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屬分類:減隔震百科
今年9月1日起,我國首部抗震立法《建設工程抗震管理條例》正式施行。近年來,新疆自治區深入開展防震減災技術研究,積極有效推廣減隔震工程抗震技術。
“減隔震技術是近40年以來地震工程革命性創新成果。以工程結構減隔震技術為代表的新一代抗震技術,在近年來國內外多次地震中,被證明抗震減災效果好,具有良好發展前景。”9月1日,新疆自治區建設工程安全協會抗震技術專家薛慧新說,“減隔震是減震和隔震技術的合稱,技術核心是減輕地震力對建筑的‘硬碰硬’。”
減震技術是在結構某些部位(如支撐、剪力墻、連接縫或連接構件)設置耗能(阻尼)裝置(或元件)。在主體進入非彈性狀態前裝置(或元件)率先進入耗能工作狀態,通過該裝置產生摩擦、彎曲(或剪切、扭轉)彈塑性(或粘彈性)滯回變形來耗散能量或吸收地震輸入結構的能量,以減少主體結構的地震反應。
隔震技術是在建筑上部結構與地基(下部結構)間采用柔性連接(隔震墊),通過其吸收地震力,以減少地震能量向上部結構傳輸,從而有效地降低地震對建筑物的作用。
薛慧新告訴記者,2016以來,在抗震設防烈度8度及以上地區的學校、醫院等建筑,減隔震技術得到了普遍推廣應用,目前新疆已建成減隔震建筑數千棟。
大家都在看:
贊
0
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