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地震是自然災害中危害大的一種,地震具有不確定性,隨機性,而且帶來的災難也是巨大的,人們經過這么長時間的不斷總結,人們對于抗震抗災也有了一定的措施,建筑隔震橡膠支座就 是人們應對地震的選擇。對于建筑隔震橡膠支座可以看看下文的介紹。
建筑隔震橡膠支座概述
地震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隨機性自然災害,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人們在與其長期地抗爭過程中,不斷地總結經驗,尋求著更好的抗震防災措施,使抗震理論日趨發展.
基礎隔震,是在建筑物的上部結構與基礎頂面之間設置一層具有足夠可靠性的隔震層,使上部結構與基礎分離,阻隔地震波向上部結構的傳播,使輸入結構的地震能量被隔震層的耗能元件吸收,隔震裝置水平向較柔軟,因此可延長結構的自振周期,從而大大減少上部結構的地震反應。
隔震層剛度小,柔性強,當地震發生時隔震層將發揮“隔”的作用,代替上部結構承受地震強烈的位移動力,以此來隔離或耗散地震的能量,避免或減少地震能量向上部結構傳輸,此時,由于隔震層的作用,延長結構的周期并給予較大的阻尼,使結構上的加速度反應大大降低,相當于不隔震情況下的1/4~1/8,近似平動,從而“隔離”了地震的作用。同時,對結構產生的較大位移也是由隔震層來提供,而不由上部結構自身的相對位移來承擔,可有效地保障上部結構建筑物及其內部人員,設備安全的安全,從而避免或大大減輕由地震作用所造成的災害。
隔震支座分有鉛芯支座和無鉛芯支座,其中有鉛芯支座主要由上連接板 上封板、鉛芯、多層橡膠、加勁鋼板 、保護層橡膠、下封板和下連接板組成。多層橡膠、加勁鋼板構成多層橡膠支座承擔建筑物重量和水平位移的功能,鉛芯在多層橡膠支座剪切變形時,靠塑性變形吸收能量,地震后,鉛芯又通過動態恢復與再結晶過程,以及橡膠的剪切拉力的作用,建筑物自動恢復原位。由于隔震器和阻尼器融為一體,可大大節約建筑空間,降低成本,同時施工簡潔方便,工程質量易于保證。
建筑隔震橡膠支座的設計原則
在隔震結構的設計中,應通過對結構的整體特性、結構布置、結構剛度的分布等情況進行合理設置,控制結構在地震發生時的反應性能,達到減小地震反應的目的,一般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1、控制隔震支座的布置及結構的剛度,盡量使其結構剛度中心與上部結構的質量中心的偏移小一些,這樣做可以保證結構不致因太大的扭轉作用而發生意外破壞。
2、由于隔震技術的特點,在結構設計中選用剛性較好的基礎類型,以保證隔震層的穩定性和在地震中運動的一致性。
3、隔震支座的抗拉能力比較薄弱,為了保證隔震結構的穩定性,確保隔震結構的抗傾覆能力及地震時有效防止上部結構與隔震層之間的脫離,應對隔震結構的高寬比加以控制。
4、建筑隔震支座應具備當隔震支座在地震中意外喪失穩定性而不發生嚴重破壞的措施,應考慮隔震支座的便于檢查和替換的措施。
5、隔震橡膠支座和隔震層的其它部件尚應根據隔震層所在位置的耐火等級采取相應的防火措施。
隔震建筑的設防目標一般應高于傳統建筑。合理設計的隔震建筑均可達到“小震不壞,中震不壞或輕微破壞,大震不喪失使用功能”的設防目標。
建筑隔震橡膠支座的優點
1.免除對地震的恐懼—地震時大幅度降低搖擺程度 .
2. 可提高抗震等級1.5倍以上 (降低地震設防烈度1~2度).
3.大幅降低地震對構造及設備的破壞,如梁柱破壞、墻裂、瓷磚脫落、門窗變形、家具傾倒、管線破壞等 .
4. 隔震支座上部的結構強度可以折減,如混凝土斷面尺寸、鋼筋用量等,從而可降低結構造價約10%~35%.
5. 室內空間因建筑物構件尺寸縮減而增大 .
6.不垮塌的建筑可大幅減少人員傷亡.